《列王纪上》的首句"大卫王年纪老迈"表明作者有意保持本卷与上卷《撒母耳记上下》的连续性。由写作风格的不同看来,可知《列王纪上下》与《撒母耳记上下》非一人所写。在希伯来文正典中,《列王纪上》与《列王纪下》本为一卷。主前200年,《旧约》译成希腊文时,考虑到若将此二卷书保留一卷则将既长且重,于是将之分成二卷。此二卷书记述以色列国日益衰败,最终为敌所灭的整个过程。
在希伯来文中,此二卷书卷名并非以色列"列王"而是"历朝"。"历朝"中的"王朝"一词是根据权柄与政权定义的王的统治。以色列王掌握绝对权力。行政措施是王一人制定的。当时,既无议会和表决也无反对党。王不通过辩论,就制定法规执政。王对臣下操生杀予夺大权,如此一来,王的品性与行为往往也在其执政期构建社会的品性与行为。以色列王代表其治下百姓站在上帝面前,同时代表上帝治理其百姓。
虽然卷中论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但这并非作者的着重点。作者关注的焦点是王的灵命状况与道德素质。灵命状况与以色列百姓敬拜上帝或祭拜神明的活动有关;而道德素质与王或其敌的公义和品德相关。《列王纪上下》摆明上帝的保守之手在其百姓的生活中工作这一事实。尽管上帝是看不见的,但我们能感受到作为以色列真王的上帝的临在。卷中虽有远离上帝、罪孽与审判等"黑暗"的一面,但仍有可期盼的一面,那就是上帝未曾背弃与民所立之约。上帝曾应许让大卫王的后裔接续做王,这一应许祂兑现了。我们要听上帝的话,保持灵命不倒退,继续渴盼未来有这么一天,主耶稣将被世人视为至终之君、至高之王![宋汉文牧师/张翼啸]
这故事以大卫王与亚多尼雅的对比作为开始。大卫王年纪老迈、体弱、不够健康,而亚多尼雅有野心、风度翩翩、外表俊美,有约押与祭司撒督的支持。作者似乎以负面的眼光来看亚多尼雅,即与押沙龙、扫罗、以利押同等级,有出众的外表,且有成为君王的潜力,最终却成为祸患之源且被上帝所拒绝。大卫王不曾责备过亚多尼雅。这反映了大卫王视亚多尼雅为好人。透过亚多尼雅的故事,作者表达出以色列王国常常经历这世上的危急时刻。在大卫王几乎快离世的时刻,出现了危急的情况。采取错误的行动会产生祸患。以色列王国会因不符合条件的领导而受苦。在作者眼中,亚多尼雅不符合条件来领导以色列王国。
亚多尼雅请他所有的兄弟,就是王的众子,并所有作王臣仆的犹大人立他为王,但先知拿单、比拿雅、并勇士、与他的兄弟所罗门----不支持他篡王位的----他都没有请(1:9-11)。接着,先知拿单提醒拔示巴----所罗门的母亲----必须让大卫王知道这件事。大卫王曾经向拔示巴起誓说所罗门必接续他作王。亚多尼雅也知道大卫王喜欢所罗门,因此他没有请所罗门赴他的宴会。亚多尼雅一旦做王,必定会除掉所罗门(1:12,21)。终于,大卫王知道了他先前不知道的事。
先知拿单的角色很重要。他是了解已经发生的整个事件的人。他必须插手促使大卫王采取行动来保护拔示巴和所罗门脱离几乎肯定的死亡。这件事给予我们挑战,当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我们能勇敢的采取应有的行动,即便这行动有风险。当我们觉得无能为力时,至少我们可以持续祷告。当您看到恶行时,您是否已建立善念来坚持您愤怒的感受?您是否始终努力做善事?[宋汉文牧师/姚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