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福音》是篇幅最短的福音书,和《马太福音》、《路加福音》这两部福音书合称为"对观福音书"。"对观" 一词是由希腊语原文的 συν (syn = 同步) 和 οψις (opsis = 观察)二词合并译成的。这三部对观福音书分别由马太、马可和路加三位见证人书写,全面地如实地见证了耶稣基督在世上的整个生活和作为。《约翰福音》顾名思义也是福音书,但不属对观福音书。这三部对观福音书可看成是三位记者撰写的三篇关于耶稣基督的报道。而《约翰福音》则可看成是一幅凸显某些特定事物,特别是关于耶稣基督神性的图画。虽然这四部福音书都聚焦于耶稣基督这同一个人物来写,但根据四位作者不同的写作动机和目的,写出来的细节不相同是很自然的事。
"福音" 指的是好消息。这四部福音书显然述说的是关于耶稣基督,上帝在旧约圣经里所应许的那位弥赛亚的好消息。《马太福音》是写给有犹太背景的人读的,《马可福音》则不同,是写给不太熟知犹太文化的罗马人读的。这就难怪,《马可福音》的作者要在书中对犹太人的文化加以说明,而对犹太读者则是不需要的(试比较《马可福音》7:1-5与《马太福音》15:1-2;细读《马可福音》7:3-4)。
福音书的作者都不写出自己的姓名,我们是从古卷中得知他们的姓名的。传说,《马可福音》的作者是约翰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歌罗西书》4:10)。使徒彼得将约翰马可当成是自己的属灵儿子(《彼得前书》5:13)。约翰马可的母亲马利亚聚集信徒在她家祷告(《使徒行传》12:12)。在使徒保罗的第一次宣教之旅中,约翰马可应巴拿巴之邀同去了,但中途退出,使徒保罗在此后的宣教之旅不愿他加入了。由于巴拿巴坚持邀约翰马可同去,使徒保罗与巴拿巴之间激烈地争执起来(《使徒行传》13:5、13;15:36-39)。后来在使徒保罗晚年时,二人言归于好(《提摩太后书》4:11)。[邱隆泰传道/张翼啸]
马可福音是最简要的福音,而且直接讲到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悔改的必要性。圣经里所传讲的福音或好消息是关于耶稣基督的好消息,不是关于财富、势力或名气。悔改确实很重要,因为只有当我们预备悔改时,耶稣基督的好消息(福音)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与马太福音不相同,马可福音不讲述关于主耶稣的家谱,因为这福音是对着不认识犹太文化的罗马人讲的。
尽管马可福音是以讲解关于施洗约翰的事奉为开始,好消息(福音)的重点与施洗约翰无关,而是与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有关。施洗约翰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来为主耶稣事工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他是来执行预备耶稣基督事奉的道路。他催促他的听众悔改,并且为自己受洗来表达他们的悔改。悔改给与领受上帝的恩典者开路,就是在基督里所预备的赦罪恩典,而受洗是表达悔改的信心,同时也向围观群众作见证。施洗约翰让许多人醒悟到他们的罪,而带领他们来悔改,而耶稣基督通过祂死在十字架上来作救赎的工作。请铭记在今天的经文里,耶稣基督献身受洗不是因为祂犯罪需要悔改,而是因为祂将自己置身于犯罪的人类的代表,而必须悔改,以能得着赦罪的恩典。施洗约翰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显明他过简朴的生活而且自我否定。简朴以及自我否定是一个需要被建立的态度,使得某一个人能够有效的事奉耶稣基督,上帝所应许的弥撒亚。
除了施洗约翰为事奉做准备以外,上帝也通过撒旦的试探来预备耶稣基督的事奉。现今,每个耶稣基督的信徒也拥有责任来事奉。为此上帝将装备并训导祂的信徒。倘若您已经相信耶稣基督,您预备接受训导吗?[邱隆泰传道/王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