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对如何献祭给了详细的指示(28:3-15)。每日要献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两只作为燔祭、细面伊法十分之一,并捣成的油一欣四分之一调和作为素祭,还有为每只羊羔同献奠祭的酒一欣四分之一作为奠祭。此外,每个安息日都要补充两只公羊羔,条件与日祭相同----素祭和奠祭。每个月要补充两只公牛犊、一只公绵羊和七只没有残疾、一岁的羊羔。作为素祭,每只公牛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公羊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二,每只一岁公羊羔用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作为奠祭,每只公牛奠酒半欣,公绵羊奠酒三分之一欣,一岁的羊羔奠酒四分之一欣。以上的常献还必须加上一只公山羊作赎罪祭。
在给出详细指示之前,耶和华说:"献给我的供物,就是献给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们要按日期献给我...."(28:2)。如果我们只注意这词----"给我作..食物"----会显得若以色列人忘记献祭,耶和华就会挨饿。毕竟,在第2节的"按日期"不是强化了献祭与上帝的利益有关的印象吗?然而,上帝岂不是灵(《约翰福音》4:24),不像需要食物的人?那么,问题是上帝----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主人----为何向以色列人做要求?就算需要吃的,没有以色列人的帮助,上帝岂不也能得到祂的食物?上帝所求的供物真的是为祂的自益吗?
孙德生在他的著作《真正的门徒》中写道:"....生活是由养成和打破习惯组成的,因为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没有任何习惯比养成持续的敬拜生活更重要、更有造就性----定期抽时间与上帝会面和相交。因此,若这种习惯成为我们的敌人魔鬼不断攻击的焦点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上帝希望我们常常敬拜他,这是非常合乎逻辑而且绝对有益的(《提摩太前书》4:8)。上帝是否已经成为您时刻关注的中心?